定安女帝 - 分卷阅读225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议。

  沈罗珏把丞相商议政事的政事厅从中书省迁到紫极宫内了,这样一来丞相们的安危都要由秦九龄负责,秦九龄完全走不开。




150. 乡村里见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……

  最后沈罗珏被安排着住在了村长家中。

  大庄的村长官方称呼是村正, 接待沈罗珏的村正姓郑,他们这个村子就叫郑家村,大半村民都姓郑。像这样的小村子, 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姓氏的大家庭, 村正就是族长。

  沈罗珏还没进屋就从墙体看到红砖了, 进屋后, 她略微稀奇的转了一圈,有种梦回现代的感觉。

  只是墙上没刷腻子, 看着像毛坯房。

  “听说近两年红砖房在民间很是受欢迎,造价低,坚固漂亮,但是多在西成一带才有这房子, 没想到在京城附近也看到了。”沈罗珏说着,问一旁跟着的老者,“郑村正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房子啊?”

  郑村正已经七十余岁了, 在大庄绝对是长寿老人, 他的身体还很好,沈罗珏到的时候, 他还在侍弄家里院中的青菜。

  就是有些耳背, 沈罗珏问的话还要一旁跟着村正大儿子大声重复一遍。

  郑村正听了这个问话,笑着回答:“贵人不知道,我们郑家村离着京城近,每年都有许多南方来的贵人来此处落脚, 前两年老朽就从西成来的贵人口中得知,西成紫罗县出了一种盖房子的东西,叫红砖,又保暖又好用, 比石头好用啊!就是西成太远了,拉不过来。”

  “这不前段时间,万里山那边有位商人建了砖窑,开始售卖各类红砖,他要去西成拉料,过郑家村,看我们村子房屋破败,就把一些品质不大好的红砖拉来了,低价卖给我们!这房子盖起来好啊,不漏风不漏雨,夏天屋里还比外边凉快呢!”

  郑村正说着,笑出了眼角折叠的皱纹,面上尽是喜色。

  一栋房子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住所,它身上有一大家子,十几口人的未来。

  他笑,是因为他看到了不久后更加有希望的未来。

  “君主仁慈,今年地里多了红薯,可算是能喂饱家里的孩子了。今年我们还分到了新的田地,税也比之前低,过年修路还攒了不少银钱,如果没有过年时修路的银钱,房子还起不来呢!”村正大儿子不禁跟着说了起来,他年纪也不小了,孩子又生了孩子,他以前可发愁孩子们日后口粮不够。

  现在好了,所有人都能吃饱饭了。

  沈罗珏点点头,她没说什么,心里却像是落了一块大石头,终于轻松了一些。

  她不想听官员的歌功颂德,再多人说她圣明,她都不会开心,因为她不确定,那些话究竟是真的,还是假的。

  只有百姓,百姓的生活真的变好了,她才能高兴。

  因为改变是真的。

  沈罗珏吃完简单的农家饭后,又在郑家村里转了一圈,没有看到生活太差的人。

  她认为的不太差,在钟茉儿看来,却已经很苦了。

  钟茉儿下了马车后,就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,像是食物放久后发臭的怪味,还有一股子腐臭味,混合在一起,让她略有些窒息。

  这是谁家的夜香桶打翻了吗?

  钟茉儿想要抱怨两句,但当她看到一脸平淡,正常行走在村落间的沈罗珏,所有抱怨都被咽了下去。

  女帝都没说什么,她哪儿敢乱说话。

  钟茉儿忍受着怪味,那味道冲的她吃不下饭,等午后,她又饿了。

  她记起中午的饭菜里有鸡蛋,就吩咐身旁的侍女去膳房为她寻个鸡蛋填肚子。

  “普通的水煮蛋便可,不用别的,若是有多余的,你买下几个,之后路上饿了吃。”

  钟茉儿没什么胃口,就想吃个水煮蛋。

  谁知道侍女这一去就大半天没有回来,她在屋里有些憋闷,支起窗棂又被外面的怪味熏得头晕,最后饿的手脚发凉,只能自己出来去膳房看看怎么回事。

  钟茉儿缝着海珍珠的绸缎面布鞋踩在黄土上,一会儿就脏了鞋面和裙摆,不过她并不在意这些脏污,反正出门的衣服,她根本不会再穿第二次。

  巧的是,钟茉儿去伙房时,沈罗珏刚从外面转一圈回来,钟婉宁和薛满堂跟在沈罗珏身后,均是一脸严肃。

  沈罗珏看她们绷着脸,笑道:“这已经算是条件很好的村子了,人人吃饱穿暖,甚至还有余钱盖房子呢。”

  “可是,有人顿顿吃红薯,一年穿不上一件新衣,甚至麻布衣裳都没有。那家的妇人,就是因为吃不上好东西,生下的孩子面黄肌瘦,都三个月大了,哭起来还像幼猫叫。”

  薛满堂指向在村边上住的一家,那一家给她的印象很深刻,住着普通的茅草屋,家里只有婆婆与儿媳两人在,其他人据说都出去做工了,有些富裕的人家地多,现在还没收完粮食,只能雇人去收。

  那是个纯粹的辛苦钱,人要从天还没亮就下地,天彻底黑下来才出田,中间主家会管一顿饭,若是遇上大方的能见到油腥,小气的甚至连面都看不见,就是用麸皮做杂粮饼子。

  沈罗珏去那家的时候,看到了妇人吃的饭,红薯熬成的杂粮粥。

  里面是红薯叶和红薯块,还有麸皮。

  麸皮是什么?就是小麦最外面的那层皮,古代脱皮技术有限,那层皮里往往会有许多沙子,麸皮本身口感也很差,吃下去就像是刀片一样割嗓子。

  刚生产不久的妇人吃这样的饭,婆婆则吃纯麸皮熬的粥,只加了一点点红薯叶。

  因为要给妇人买药,她没有奶,孩子每天只能吃点红薯米汤,今年地里多余的收成最好都卖了,这样才有足够的银钱,治疗妇人和孩子的身体。

  过得如此艰难,沈罗珏过去的时候,两人还要给她们盛一碗孩子喝的白米粥招待她们,还说现在的生活很好,若是以前,妇人和孩子都活不成的。

  沈罗珏看了尚且心酸,更不要说从没有看过如此场景的薛满堂与钟婉宁了。

  她们确实久经沙场,更苦更惨烈的场景也看过,可那些苦痛与妇人的苦痛是不一样的。

  或许因为都是女子,更能感同身受那些痛苦。

  因此更加无法释怀,甚至开始反思是不是她们做错了什么,才导致这世间还有女子活受罪。

  “日子总会好起来的,等之后我会让月娥她们在附近多设几个砖窑,再设瓷窑,离京城近,省了路上颠簸破损。有了窑厂,就需要大量工位,只要她家家人肯

添加书签

网址发布页已更新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